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产品中心
从元宇宙到医疗模拟触觉技术距离更真实的人机交互还有多远?
来源:米乐直播app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04 08:37:32

  人类通过“五感”,即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嗅觉和味觉,来感知周围的世界,并基于此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。

  在这些感官中,触觉扮演着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重要角色,它能够使人们感知力觉、滑觉、温湿度、柔软度、纹理等多种信息。

  触觉技术有望在多个领域应用,例如元宇宙、机器人、可穿戴设备、沉浸式游戏、模拟手术、教育培训、远程操作等。这也代表着,触觉反馈设备(例如触觉手套、触觉可穿戴设备、触觉外骨骼等)在市场拥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。

  国际技术探讨研究和市场咨询公司 IDTechEx 在《触觉 2025-2035:技术、市场、参与者》报告中预测,到 2035 年,触觉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 71 亿美元,2024 年至 2035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4.4%[1]。

  实际上,尽管计算平台经过了 30 多年的发展,交互方式的演变主要还集中在视觉和听觉信息上,触觉反馈技术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。

  不过,近年来,全球的科研团队慢慢的开始积极地探索触觉反馈技术领域。例如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党校教授团队在npj Flex Electron中,提出了一种“主动电子皮肤”(AE-Skin,Active Electronic Skin)的概念 [2]。

 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模拟人类皮肤的感觉能力,通过在物理表面上部署这种“皮肤”,能轻松实现动态多模式的触觉显示和触觉传感。

  研究人员根据不同的互动场景需求,选择正真适合的触觉模态和传感信号,并采取对应的材料和制造方法来制备相应的执行器或传感器。这些技术的结合使用,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了沉浸式的互动体验。

  根据论文,在实际应用中,AE-Skin 技术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展现出巨大的潜力。例如,在智能家居环境中,通过在墙面上部署 AE-Skin,可以模拟出不同的材质纹理,如硅藻土、石材和陶瓷,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丰富的触觉体验。

  在智能汽车中,集成了 AE-Skin 的方向盘能够监测驾驶员的生理和行为参数,如握持压力和握持位置,在驾驶疲劳或不合规驾驶时发出振动警告。

  在智能博物馆中,AE-Skin 可以通过动态图案和温度反馈增强展品的生动性和真实性,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的互动体验。

  首先,计划深入研究皮肤交互的力学原理、感知生理学以及触幻觉效应等基础理论,这将为 AE-Skin 的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。

  其次,致力于研究触觉呈现系统的能源供应和低能耗技术,同时探索如何将多种触觉模态融合,以实现更精准的空间、时间和语义配准,从而提升交互体验的沉浸感和真实性。

  再次,探索驱动器和传感器的空间配准方法,以及功能适配和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,旨在构建一个高度集成的驱动感知一体化交互系统。

  最后,探究视触觉融合呈现技术,以实现 AE-Skin 触觉信息与虚拟场景或电子屏幕等视觉信息之间的时空一致性配准,这将逐渐增强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自然性和无缝性。

  通过这些方向的研究,AE-Skin 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更丰富和更高效的交互体验。

  例如,西湖大学⼯学院姜汉卿教授课题组与美国西北⼤学约翰·罗杰斯(John Rogers)教授等课题组合作,在Nature上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多模态触觉模拟方法及智能穿戴装置 [3]。

  该研究展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弹性触觉模拟换能器,通过皮肤机械能量的储存与恢复,实现了高效的多模态触觉模拟及反馈,为生物医学和多模态触觉模拟反馈技术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
  另一方面,AI 在触觉技术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上海交通大学刘景全教授、卢策吾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、用于操作的视觉-触觉记录和跟踪系统 ViTaM[4]。

  这个系统配备了拥有 1152 个力敏通道的可伸缩触觉手套,和视觉与触觉相结合的学习框架,能够对操作的流程中手与物体的互动动态进行评估。

  他们开发了一种主动抑制技术,该技术基于对称响应检测和自适应校准,成功达到了 97.6% 的测力准确度。

  研究人员对包括可变形和刚体在内的 6 类 24 个物体进⾏了实验,所有序列的平均重建误差仅为 1.8cm,证明了在操纵具有不一样程度可变形性的物体时,复制⼈类知识的普遍能⼒。

  触觉技术在更广泛的应用方面,青岛大学田明伟教授团队受海星管足启发,开发了一种能够识别手势的手套,其中包含双层微柱互锁结构柔性触觉传感器 [5]。

  这种触觉手套在实现高灵敏度(0.04kPa-1)、宽检验测试范围(5kPa-450kPa)、快速响应时间(23ms)和出色耐久性(~10000 次)的同时,还兼具防⽔性能。

  通过与机器学习算法的结合,成功地实现了智能识别 16 种⽔下常用手势,大幅度扩展了潜水员的有效通信能力,并在水下通信领域表现出应用潜力。

  在推动触觉产品落地方面,新加坡国立大学林水德(Lim Chwee Teck)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款便携式、高度灵活的触觉手套 HaptGlove[6]。

  不仅可以通过 AI 捕捉用户数据,还为医疗提供者和患者在元宇宙中的互动提供了实时的触觉反馈。

  与市面上其他类似产品相⽐,他们所研发的触觉手套更轻便,仅重 250 克。

  HaptGlove 使用该课题组所开发的专有软件,可将视觉触、觉延迟在 20 毫秒以内,进而提供近乎实时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。并且,基于此精准捕捉手指运动,提供物体的硬度、形状、大小等触觉反馈。

  HaptGlove 的应用场景包括游戏、医疗和教育领域等,例如通过模拟超现实环境帮助外科医生更好地准备手术,或通过模拟不同身体部位的触诊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体验。

  此外,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AI实验室开发了一种多功能智能手套,集成了触觉传感器和振动触觉单元 [7]。通过先进的数字机绣技术,这些传感器和执⾏器被精确地嵌⼊到织物中,实现了可定制的空间分辨率和布局。

  手套基于机器学习框架,采用成本低廉的商业材料,在能快速制成的同时,还保持了纺织品的柔软性、形状稳定性和适应性。

  总体来说,触觉技术的发展正推动着人机交互向全新的维度发展。从智能家居到元宇宙,从医疗模拟到水下通信,触觉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,它不仅增强了人们的感官体验,也有望为特定行业提供革命性的解决方案。

 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  实力倒退至何时?小卡近10战场均26.5分7.4板2.1断 三分命中率50%

  美国议员灵魂发问:如果我们搞垮中国的经济,中国的技术力量是不是就被削弱了?

  沪深交易所:明确程序化交易导致证券交易出现重大异常波动的 本所可采取限制交易、停牌停市等处置措施

  智谱CEO张鹏:无论融资或收益多少,都是通往AGI的“盘缠”|连线创始人

  2025 款 iPad Air 体验:M3 芯片带来顶级性能,全能体验进化

  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